第219章 烂熟于心(第2/6 页)
衡。在这批新军官到任之前,军务就暂时由副职代理,一如当初沈同午代理第十七协协统一般。
人事调动直到九月二十日才大致完成,而刘继业接下来的公务重心;对太湖秋操的准备则完全交给了沈同午处理,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蔡锷回信了。
经过一个月的等待,蔡锷给蒋方震回了一封四页纸,长达七千余字的回复。
信很长,用词很文言,但是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项:首先蔡锷讲了一番自己在广西的经历,对蒋方震表达了想念和问候。其次,蔡锷仿佛老生常谈般地提到了立宪相比革命的优越性,指出中国当前之悲惨状况必须稳定压倒一切,而革命反而可能动摇根本,使中国万劫不覆。在清廷表现出新政和立宪诚意时,立宪优于革命。
再次蔡锷才提到了当前的局势,认为就算革命能侥幸占领一城一地,却也无法获得力图求稳的广大士绅与舆论支持,因此蔡锷认为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在信的最后蔡锷还是劝告了蒋方震一番,并希望其将这个回复转达给刘继业参考。
其实蔡锷来信之前,刘继业便已经做了决断。这封信只能坚定了其想法;在有能力改变之前,人的行为必须顺大势而为。逆潮流而上并非不可能成功,但是其失败的风险,和成功后所付出的后果却太大。
而且仓促行事,在自身根基不稳的时候就加入到革命的浪潮中,对完成国家主义的目的并无帮助。
不过蔡锷来信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进一步地增强文学社内的说服力。
在文学社改制后的第一次最高会议中,刘继业让蒋方震将蔡锷的信发下去,待众人看完后,开口问道:“诸位有到现在依然支持在本年内发动革命吗?”
本来与会众人中也就张孝准曾一度有些心动,其余人都受刘继业的影响而反对加入光复会的行动当中,此刻在张孝准个人都已转变时,自然是没有人反对、一致通过了。
此项议题结束后,接下来最高会议的内容主要是就第三十三标分社的开展工作而讨论,关启平作为分社社长全权负责开展文学社的工作,最近压力山大,工作繁忙,累得人都瘦了许多。
而且在初步开展工作后,关启平很快就与柏文蔚等人的岳王会势力有了接触,增加了其工作的复杂性。不过这方面内容,关启平打算抽空先一步请示刘继业后再说。
到了最后,会议也进入了最后一个议题。
“国家主义补习班即将开始,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