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诗言志(第2/7 页)
们翻天了不成?
第二句出来之后,第三句立刻跟上:‘千磨万击还坚劲’。
绝句创作,第一二句是表明场景,可以写物,也可以写景,但第三句是转折,是抬高诗歌整体格调的重要之笔。紧接着第四句,就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任尔东西南北风’。
乍一听,这首诗似乎也一般。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用字都是常用字,读起来容易,但对于讲究辞藻的诗词来说,用字简单,也说明一个问题,作者的水平可能不太高。当然也不绝对。因为那些站在山峦巅峰的诗人,也会写一些用字简单的诗词。比如杜牧的《清明》,说的是糟糕的旅途,但第三句就是转折,引出第四句的点睛之笔,懊恼的旅途顿时变得趣味十足,宛如酒家幡旗飘飘,春意盎然。
郑板桥的这首诗也是如此,大巧若拙,本来就给人一种很高的水准。但是很多人第一遍读,都觉得一般,需要细细咀嚼才会感受到诗人那种坚韧的性格,不畏强权的骨气,还有绝不妥协的气节,格调一下子高到了天上。这是一首立意明确,用字拙朴的言志诗。
但不要忘了,诗这种题材的文学,言景言物的诗写得再好,只能成为小品,都是下乘的表现。最高的表现还是言志。
恰恰很不幸的是,郑板桥的这首《竹石》是言志诗。表明自己对道的追求,从来不曾改变过,坚定不移的从一而终。
诗句内包含的立意,一下子拔高了整首诗的格调,至少有三个台阶以上。
很快,首阳书院的学子之中就有人品味出了这首诗的内涵,惊呼道:“言志诗,是言志诗。”
张松年气地想要把这些个多事的同窗一脚踢下悬崖,你不说,没人把你们当哑巴。你们这么一说,爷们要是不作一首言志诗还怎么活?
可言志诗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
哪一首都是诗人腹稿多年,凝练一次又一次的经典之作?
尤其是他和李逵比试的题目,对他来说,太不利了。他的名字,叫张松年,有两个字可以作为比试创作的基础。松,很容易写,从古到今,写松柏的诗句很多,出彩也不少,比如李白的: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写年也不难。
而且还可以引申成为两个意思,一个是春节,另外一个是流年,珍惜好时光。
反正,写起来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