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攻略开始(第2/6 页)
在季布的部队出发后的第二天,吕哲率领一万战兵也踏上了出征的路途。
这两支战兵为主的部队只携带了五天的干粮,辎重是交给后军,也就是共尉率领的那两万五千辅兵。
只携带五天的干粮怎么够呢?那么有必要来详解一下。
古时候的战争模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任何时代的部队……除非到了有运输机的年代可以空运或者空投。不然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可能从出发就永不停止地一直前进,冷兵器时代的军队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一般在行走三天后就会进行短暂的休整。这种休整是缓解疲劳,也是在等待补充粮草。
主战部队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支军队的前锋,中军自然就是主将所在的军队。后军除非要行使什么计谋,不然从始至终就是一支押送辎重的部队。在没有空中力量之前,战场是有分前后的,自然是前方危险后方安全。这种模式在华夏到了秦朝的一千多年的冷兵器作战中几乎没有变动过,哪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也是这种模式。
如果一支战兵部队携带粮草,他们的行军速度绝对快不起来,失去速度的部队还能叫作先锋吗?直接叫四不象部队算了。
季布所属的五千辅兵其实他也不用费心去管理。那只是一支跟在战兵后面打杂的部队,做一些开路和搭桥的累活。
辎重部队一直是老弱组成,他们一般干一些战兵不屑于做的事情,其中就包括不停歇地位前方的部队紧急补充粮草。
鉴于这次作战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吕哲的心情也不像之前的战斗那么紧张或是担忧,他在渡过长江到达南岸的时候甚至还带着五百亲兵在沿岸溜达了一圈。
这一溜达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闲逛。吕哲是想亲自考证关于古时候长江南北岸土质不同的说法到底对不对。
似乎是从哪本书看过,在隋唐之前的长江南北岸土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别,北岸的土地因为一些原因土质里没有盐化,而南岸的土质却是大部分盐化潮土的理论。
盐化潮土是个什么玩意?大概就是河流泛滥堆积不同沉积物的层理性,土壤地下水周期性升降变化、旱作条件下的低腐殖质积累是潮土形成的一个过程。
亲自查看后。吕哲初步断定南岸没有什么盐化潮土,只是从长江分流进内陆的一些小湖泊倒真的出现不明的死水现象,看来那本书也不是在胡说八道。
从南岸看向北岸,一些河段有密密麻麻的民玞正在忙碌,他们是在建造引水渠和摆放那看去做工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