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第1/4 页)
呼延烈这一下偷袭可说是毫无征兆,当得起兵法中的“难知如阴”,事实上这一招就是“知阴爪”,而且他的手本来没有一点疤痕,但是发劲的瞬间,却变得好像鬼爪一样,恐怖可惧。
五指发力,呼延烈便要将林青橡一举擒下,以他的力道,便是一头大象,也能强行按趴在地上,不得动弹。
可就在这时,一股力道从林青橡后背涌来,他的背膀肌肉瞬间扭转绞缠,身体翻涌,如大蟒翻身,先是产生一口吸漩劲,把呼延烈的力量尽数吸走,接着加倍返还!
呼延烈未料到有这样的变化,吃力不住,顿时被崩飞出去。
但即便是撤退,他也退得极有章法,脚步在虚空中连踩,好似挥槌击鼓,一下下将力道尽数散去,而且本身架势未乱,甚至保留着反击的余地,倘若对方敢追击,他便能立刻回以雷霆攻势。
可惜,林青橡没有追击,而站在他身后的人也没有追击。
呼延烈站稳身子,看清来人后,脸色变得难看起来:“果然是你,朱穷酸!我就知道,最后登场的人肯定是你!”
朱豪站到前方,示意林青橡离开,然后一脸无奈道:“说实话,朱某也不想趁人之危,不过身处高位,有职责在身,终究不能太任性,只能说句对不住了。”
呼延烈哼了一声,反而替对方辩解道:“兵不厌诈,你我既然敌对,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难道要学宋襄公仁义之师,非得让对手做好准备再动手?”
他这话说的是楚宋之战,两军相遇于宋国边境的泓水,宋军驻屯于北岸,楚军自南岸开始渡河。宋襄公不顾谋臣子鱼的建议,坚持不半渡而击,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待到楚军全部渡河后,宋襄公又坚持非要等到楚军完成列阵之后方开始攻击,结果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手下埋怨宋襄公不听子鱼的意见,宋襄公却道:“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半年后,他伤痛发作,不治而亡。
这个典故经常被兵家拿来作为反面教材,倒是儒家非常推崇,对宋襄公赞不绝口。
当然了,儒家也没有全体脑残,知道慈不掌兵,仁义虽然好,可太过仁义的人不适合当将军。正如他们说君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