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走欧洲人的路让欧洲人无路可走(第2/5 页)
中是未来几个世纪的战争主流追求,分散使用有限的火力绝不是正确的做法。
所以他决定改变一下各大兵团的实际编制,再不改变具体人数的情况下,把每个兵团的配置调整为两个野战步兵营和一个主力炮兵营。
之前,合成营的模式是重型野战炮与轻型野战炮都配置在步兵营当中,这样固然可以增强步兵营的火力,但是炮兵的转进速度和步兵是无法相比的,这必然造成某种意义的前后分离。
所以谨慎思考之后,赵学宁决定做一番调整。
今后,步兵营只保留发射爆炸弹的轻型臼炮和发射葡萄弹的轻型加农炮,其余所有型号和重量的火炮全部剥离原本的步兵营,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重火力炮兵营,独立成营。
可以跟随军队做比较快速机动的臼炮和轻型加农炮继续跟随步兵营作战,编入步兵营编制之中确立规制。
其余各型号的火炮,无论是对步兵使用的中型加农炮还是针对城墙使用的重型攻城炮,全都编入炮兵营之中。
如此,一个兵团还是三个营的编制,总体人数和编制不做太大的变化,但是作战属性做出一定的调整,主打一个分散使用轻火力、集中使用重火力。
轻火力帮助步兵野战向前推进,重火力主要使用在对付大规模目标的情况下,且贯彻一个集中使用、集中维护的原则。
而后,在攻打暹罗、南越的过程中,赵学宁也缴获了一批战马,同时通过和英国人的贸易,他也获得了一批战马。
于是,赵学宁增加了骑兵编制,又编练了一千骑兵,使骑兵数量增加到一千五百,等于半个营的数字。
尽管如此,因为有限的人数,这支骑兵依然无法成为独立有效的作战集群,这使得赵学宁对兰芳军队的机动力产生了忧虑。
也有人向赵学宁提议利用一下暹罗的特殊区位优势,组建一支规模庞大的象军,利用大象作战,以抵消战马带来的威胁,不过这一提案被赵学宁否决了。
且不说在火器越发进步的这个时期,大象庞大的体型和相对迟缓的速度本就是战场上的优秀活靶子,单说大象那惊人的胃口就不是热带雨林地区之外的地区能轻松饲养的。
战马速度快,体型相对小一些,还能躲避枪弹、炮弹,你大象往战场上一放,那就是一坨大肉,对手稍微集火一下,大象不是死就是伤,顺便还可能发狂践踏自己人。
对自己的伤害说不定会远远大于对敌人的伤害。
这种兵种,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