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大清不能输(第4/5 页)
求大家严防死守,但拒不出战,且抓紧时间加固城墙,务必不要让兰芳军队以火炮优势摧毁城墙得以入城接战。
就阿桂溃败的经验,刘秉恬判断兰芳军队不单单有火器优势,似乎在肉搏战上也有相当的战斗力,不少溃兵乃至于健锐营的士兵都描述兰芳士兵拥有很强的肉搏能力。
他们手里的枪上还套着一把尖锐的战刀,配合手里的枪械,变成一把短矛,十分犀利,可以近战,也能远战,攻防一体,极难应对。
所以依托城池防守是目前唯一应对之法,近战远战,都不是大清最好的选择。
大清急切的需要能和兰芳军队匹敌的火枪火炮,如果无法得到,将在之后的战争中处在重大劣势地位上。
刘秉恬清楚的意识到,留给大清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而弘历方面得知了具体的情况之后,也非常忧虑,弘历勉强支撑精神,召集群臣开会研讨此事,关于阿桂之败及阿桂、和琳等人身死的消息。
和珅当场就哭的不省人事,弘历也很是悲伤、忧惧,把和珅送回去休息之后,弘历与王杰、董诰为首的文武官员们商量应对之策,所得到的结论无非是【倾力死守、以待援军】。
兵部尚书王杰认为此战关乎大清国运,不能失败,应当集中全力以应对危局,所以此时此刻暂时不用考虑江南的问题,而应该集中兵力驰援京师。
所以王杰建议乌什参赞大臣富察·明亮统领的甘肃、山西、陕西三省绿营和驻防八旗军队不必南下驰援两湖,而应该直接进入直隶,驰援京师,以确保京师清军能够击溃兰芳军队并且收复天津。
另外,山东巡抚惠龄所统领的那支人马也暂时不要南下了,惠龄应该统领整个山东的绿营兵和八旗军队北上攻击天津,包抄兰芳军队的后路。
另外再以安徽巡抚陈用敷统领安徽、江苏两省绿营打通京杭大运河,如果兵力有所不足,应该允许陈用敷临时招募足够多的士兵补充绿营损失,以当地兵马解决当地困难。
而目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京师的安全,以及弘历的安全,还有大清帝国的颜面与实力的证明。
如果大清帝国集中那么多力量还无法解决一支数千人的兰芳军队,那么天下百姓又该如何看待大清帝国呢?
那些草原上的蒙古王公们、东北老家的生女真、索伦等人又该如何看待大清帝国呢?
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大清良民。
大清不断取胜的话,他们一定会老老实实接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