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史才之心(第1/4 页)
永乐四年十一月底,尽管南方气候温暖,舟山群岛海风渐起,冷意袭人的天气已经透着几分寒意。海风从东海吹来,虽然没有北方那么凛冽,然而冬日的寒意还是能通过那些并不厚实的衣物钻入骨子里。岛上的土地已经忙碌起来,无论是昌国旧县城还是沈家门大寨之间的荒地,都在被修平、建房、开垦。放眼望去,岛上每一处坡地都被修成梯田,为来年春耕做准备。岛上,到处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新房屋一座座拔地而起,荒地被平整,梯田一层层修建,岛上的难民家庭逐渐有了落脚之地。
在昌国旧县城和沈家门大寨之间的一块平地上,四座新建的楼房围起一个个小广场。虽然这些楼房简朴,但用的是竹筋混凝土,比起本地农民渔民的木屋草屋,已经是相当舒适的住所了。人们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岛上的未来在这些新楼房中逐渐成型。
「希望小学堂」便坐落在旧县城附近的一块最大的平地上,四栋新建的竹筋混凝土楼房围起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一个醒目的匾额上写着几个大字:「舟山市希望小学堂」。这些字由方梦华亲自提笔,笔势刚劲有力,却又不失婉转,透着一股现代的气息。岛上的人们围在广场四周,纷纷议论着这个奇怪的名字。按宋朝的习惯,这片群岛该称为「昌国岛」或「翁洲」,而不是「舟山」。
史才站在广场一侧,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个新落成的学校。作为宋朝的昌国县的县令,他原本以为这座学堂会延续岛上原有的名称,叫「昌国县学堂」或者「翁洲书院」,毕竟舟山群岛的名字按照宋朝的惯例,该叫「昌国」或「翁洲」。然而,这个魔教女贼却起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舟山市」。「舟山」这个名字显然是魔教女匪首方梦华取的。虽说这个名字颇为新颖且显得很有文化,但他更困惑的是为何要称作「舟山市」,而不是「舟山府」或「舟山县」。
史才的心里充满了疑问,忍不住走到方梦华身边,小声问道:「方大王,为何不叫舟山府或者舟山县,而要叫‘舟山市’呢?」
方梦华正站在小学堂的门口,指挥工匠们挂上最后一个红漆木匾。听到史才的问题,她转头看了他一眼,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史县令,名叫‘府’的地方,是以府衙为中心,强调的是权力的所在。」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而名叫‘市’的地方,强调的是市场,是创造价值的地方。」
「舟山市这个名字,既说明这里是我们的大本营,也是一个自由贸易的港口。」方梦华继续解释道,「在这里,我们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