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蓝夹缬印染初体验(第1/3 页)
k人群里接二连三提出疑问,这彻底激发了甄专壹的科普欲。
更值得高兴的是,越来越多人能提出有效问题,说明他们真的产生了兴趣并引发了思考,这比撸串干饭还让他感到满足!
“都是好问题,我们一个个来。”甄专壹移步到浸泡区,“泡布是为了泡除布上的浆质,增加布的着色力,也为了让布的各个部位保持湿润,确保布能均匀地吸收染液。”
“要泡多久啊?”有人提问。
“可短可长,只要浸透就行,但泡上几天更好,有时候也会采用把布煮熟的方式。”
“几天啊!我们今天还有希望看到现场染布不?”
“当然,我们已备好了浸泡过,晾到不滴水的半湿坯布。”甄专壹讲解着。
陈墨义配合着取出晾过的土坯布,四折成W形的布叠,平放在刻有尺寸的木质工作板上,开始做记号。
他执起小竹片,沾一碟靛青染料,在中间点和左右分别标上蓝点记号。
然后,他又以竹棒为轴,从第一层布头开始卷,卷到这层布尾时,与第二层布头同时反卷到布卷上,再往回卷,来回依次重复操作。
“大家可以看到,卷完后的布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陈师傅刚才做的标记,这也是为了参装花版时,上下的花版能对齐,使得印出的图案位置正确。”
甄专壹拿起桌上的一块雕刻好纹路的花版,“接下来,我来解答为什么需要选用又窄又长的坯布了。因为——”
“大家都在卷,他要是不长,卷不动啊。”他哈哈笑着冷幽默了一把,然后气氛确实很冷,大家压根顾不上配合笑,目不转睛地沉醉于观摩陈墨义的操作。
陈墨义动作熟练,将第一块单面雕刻花板放在铁制夹缬框架上,又将土坯布的折背与花板的镂刻长边对齐。
再取出第二块双面刻有图案的花板,选择好与第一块板相同图案的一面,扣在铺于第一块花板的布面上,上下花板对齐。
然后,他用竹尺压住记号,又将布回铺在第二块花板上,再放上第三块板对齐压好,依照上法重复操作,直到压完了十七块花板。
甄专壹见大家看得投入,也不再插科打诨,配合着陈墨义的动作,认真地介绍着:“我们蓝夹缬印染的一整副雕版是十七块,通过这样来回折叠的方式,夹在花版里,再用铁箍套住整组夹板,所以需要用这样长十米,宽半米的坯布。”
陈墨义迅速放置好花板和坯布后,立起了夹缬框架铁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