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从曾氏门生到封疆大吏(第1/24 页)
曾国藩俯身,低声道:老师只有四句话,曰言忠信,曰行笃敬,曰会防不会剿,曰先疏后亲。
这四句话,是曾国藩对李鸿章立足上海给出的应对之策,也是任何一个新人到了新的环境之时,所必须要谨守的。
是机会,也是陷阱
沪上机遇,并非是曾国藩给李鸿章的,而是李秀成给他的。如果李秀成不进攻上海,上海当然不会向安庆求救。而江苏巡抚薛焕更不可能赶紧挪到通商大臣的位置,把江苏巡抚的肥缺让出来。
机会是来了,但它不仅仅是李鸿章的机会,也是天下所有人的机会。比如说,这首先应该是人家曾国荃的机会。可以确信,盯紧江苏巡抚这个肥缺的大有人在,但只有曾国藩能把这个位置抢过来。而曾国藩抢这个位置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弟弟曾国荃,没李鸿章什么事儿。
幸运的是,曾国荃不像李鸿章那样无依无靠,他有个圣人哥哥,这个圣人哥哥只要抢到最肥最美的肉,都会小心翼翼地送到弟弟的嘴里,还怕烫到弟弟,再轻轻地吹几口气。
曾国荃现成的吃惯了,思维就比较简单。眼望上海,他看到的是人事掣肘、关系复杂,担心如果自己去了上海,卷入复杂的人事斗争之中,这边却突然冒出哪位老兄,冷不丁拿下太平军老巢南京城,那曾国荃可就鸡飞蛋打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曾国荃会眼睁睁地看着李鸿章拿走这个机会,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在背后踹李鸿章一脚,这才符合最基本的人性。但李鸿章对于人性的了解,丝毫不亚于老师曾国藩,为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李鸿章不停地对别人摇头叹息:此行险阻艰危当备尝之,成否利钝,实难预料……总之是大打悲情牌,把上海之行描述得极为悲观,降低人们对他上海之行的期望值,目的就是防止别人坏他的事儿。
这个悲情牌极为成功,于是征募淮军奔赴沪上的方案,如其所愿进入了执行期。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所谓沪上机遇,只对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人来说,意味着机会。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上海不仅不是机会,而且是一个可怕的人生陷阱。
为什么曾李二人的机会,对于别人就变成了陷阱呢?
这是因为他们两个是成就大事业的人。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并非取决于先天的条件,而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程度。单以先天条件而言,曾李二人并不是当时最聪明的。曾国藩与李鸿章,这两个人的性格缺陷,比之于别人更为明显。曾国藩嗜好下棋,从年轻的时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