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1/3 页)
>
随着从矿山上源源不断供给的水泥和石块,以工代赈再次重新出现在百姓的眼中,而且因为此次并不是农忙时节,各处需要的人手也较多,所以并没有限制百姓的参与人数,除了像矿山这样必需壮劳力的地方,虞煜特意吩咐负责募工的官吏,要对符合年龄且拥有劳动能力的女子和老人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性别和年龄原因,限制他们做工。
在这样政策的推行下,整个古渡郡都进入了全民投入,大干工程的热火朝天之中,在这样的氛围调动之下,就连半大的孩童都会在工地周边协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巧活计,只为了官府提供的一碗豆饭。
虞煜刚知道此事的时候,就把负责城中整体施工安全的计枢和裴安翊两人叫过来骂了一顿,然后在他们的解释之下,才知道自己又犯了前世和现在不同认知的错误。
在他前世的认知中,十五六岁还是孩子的存在,而在这个民间人均十五而婚的年代,束发之年的男孩已经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了,就是大雍之前的傜役制度也是设定了男子十六岁即为成丁,要开始为国家服徭役了。
所以这里的人也将男子束发和女子及笄作为其成年的标志。
而以工代赈是虞煜新制定的政策,他根据现代的标准,把应召的年龄的设定在了十八岁至五十五岁,所以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的机会,只能另辟蹊径,计枢也是看他们干活麻利,才破例允许他们每天到工地上干活,然后领取一碗豆饭的酬劳。
所以他这是把这个时代的成人当做孩童了,虞煜无语。
但他并不认可将十五岁的人定义为成人,因为十五岁还尚处在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就算是在他前世那个人人都能吃饱饭的时代,十五岁也不足将人体的所有器官发育成型,更何况是这个缺衣少粮的年代。
但考虑到此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和生活质量,虞煜到底默认了这种另辟蹊径的做法,只是一再交待计枢不能将他们安排到需要出大力气的岗位,只能在安全的范围中,做一些轻巧活计,低于十五岁者,一律不得再出现这种另辟蹊径的情况。
计枢和裴安翊领命离去,虞煜所认为的童工风波,也就以这样的方式平静结束。
看着郡中各地飞速推进的工事进度,虞煜本以为可以平稳的度过这第一批次的工期,却意外收到了来自广通郡穆文远的上书。
因为他以工代赈的名声太大,已经传入了目前可以和古渡郡相互来往的广通郡中,百姓们纷纷到府衙请命,要求让他们也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