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15(第3/5 页)
磨砺。
农业乃是立国之本,马虎不得。
今年能解决的问题,皇上不会想拖到明年去。
太子一直觉得,谨慎是他的优点,这么多年他屹立不倒靠的就是这个。皇上却说为君者要有大决心大魄力,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哪怕底下反对的声音再响,该办的还是得办。
确实,有些规矩是祖上传下来的,但不代表祖上传下来就是对的,也可能以前的皇帝被迫向臣下做了妥协,时间一长就变成顽疾。
既然是顽疾,迟早要除,不除害的还是自己。
皇上让太子以后多独立思考,不要总是依靠皇后或者府上幕僚,长此以往,他怕朝堂被人把持江山被人盗窃。
……
当天晚上太子在书房静坐半夜,伺候的奴才劝了又劝,他没去睡,他不想睡。
以前只听到大臣们夸他仁善,说太子有大风范,配得上储君之位。这是第一次有人说他耳根子软,这话说破之前,太子没觉得谨慎会是问题,这一晚他想了又想,觉得父皇说的兴许也没错。
他确实,每次有个什么事,就爱找人商议。
父皇就不那样,拿禁止近亲结合来说,也是他拿定主意之后召大臣商议如何推行,甚至他找来那些大臣都不是为了听他们的意见,只是想看看消息放出去以后底下会如何反弹,再针对他们反对的声音调整自己的策略,结果就是堵得底下人无话可说。
必须得承认,这个事若交给他办,现在恐怕还没推行,可能还在商议表决的阶段。
太子总是担心反对的声音太大,怕招来各方不满。这一点大概是从皇后身上学来,谨慎和仁爱是皇后身上两大特质,比起一言不合喊打喊杀的男人们,她作为女人心更细也更软,善于倾听,习惯协调各方……
太子也不是在埋怨,他走到今天地位从没有动摇过,在这方面母后居功至伟。
可能父皇想得更远。
他们想的还是怎么顺顺利利的坐上皇位,父皇想的是他坐上皇位之后如何。
本来想着父皇这阵子搞了许多动作,都没经过他,这使得太子心中不安,他才会跟谢士洲打听,才会到御前问话。
聊了半天还是没闹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他也顾不上那头,眼下最棘手的还是父皇指出来这些问题。
果然之前的预感没错。
对他,父皇并不是那么满意。
后来再见着谢士洲,太子还冲他道了声谢,谢士洲走出去老远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