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权力分配(第1/4 页)
商议完将士家眷迁徙、教育两大议题,卫铉向杜皎问道:“杜长史,此番拿下贪官污吏后,郡府还有多少官吏?”
杜皎拱手作答:“禀太守,郡府官吏原有三百二十六人,如今只剩一百一十三人。如今比较缺人,要不要重新募集吏员?”
官是官、吏是吏,官有俸禄拿;吏员是没有俸禄的免费杂役。以至于地方上的很多刺史、太守看不下去了,纷纷上奏朝廷为吏员发俸禄,只是一直都没有成功。
多数情况下,吏员其实才是真正做事的群体,只不过他们没名没分没地位,他们做出来的功绩一般都归上属官员所有;一旦出了事,往往沦为过错、罪孽的承担者。
没办法,谁让你们是外聘人员呢?你们不背锅谁背锅?
“暂时不用募集。”卫铉回答了一句,然后沉声说道:“人多未必是好事、未必能够好事情做好。就拿那两百一十三人来说吧,他们个个目无法纪、欺上瞒下,皆是尸位素餐之辈,真正做事的,能有几人?所以官员在于做不做事、廉不廉洁,而不是人多。接下来,我将整顿郡府、明确职司,裁汰不必要的职位、撤并职责重叠的职位。”
魏朝在史上是秦汉到隋唐政治体制之间的重要阶段,魏朝前期便设置了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秘书省、中常侍省和御史台、都水台、谒者台等台省,但职能不全、置废不定。皇始元年396始仿魏晋立尚书台,下置三十六曹,只不过当时的尚书台是鲜卑旧制与中原汉制的糅合,与南朝制度迥然不同。到了天兴二年(399),尚书省下设三十六曹及诸多外署,最后居然演化出了三百六十曹。三光四年(401)“复尚书三十六曹”。天赐二年405却又罢“尚书三十六曹,别置武归、修勤二职,分主省务。”
神瑞元年414,明元帝废除尚书制度,改设八大人官,总理国政,太武帝拓跋焘执政初,又以侍中、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始光元年424,置右民尚书,复尚书制度。
直到孝文帝整顿吏治、颁俸禄制、改革官制、优化中枢机构,尚书省三十六曹制度才是臻于完备,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部属有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等。
之后,临时设置的监管几个州的行台尚书省以及地方州、郡,尽皆比照中枢尚书三十六曹设置官位。三十六曹等级相同、互不统属,其中职能重叠、职位重复、责任重复的,比比皆是,如果用成熟的尚书六部二十四的眼光来看,等于是把二十四司抬升到部这一级。
职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