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第1/11 页)
1897—1962
威廉·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阿尔巴尼,不久随家迁至密州大学所在地牛津镇。成为小说家前曾做过银行职员、军人、木匠、邮政局长及其他一些零碎工作。主要作品有“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包括《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堂》、《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等)、《斯诺普斯》三部曲及《去吧,摩西》、《寓言》等。他的卓越工作使他成为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并于一九四九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h3>谈谈私人生活
——美国的梦想,它的遭遇如何?</h3>
曾经有过一个美国的梦想:为离群索居的人准备的一座尘世的殿堂和境遇,这种境遇使他不仅能够摆脱由压迫他这个平民大众的一员的专制政权规定的森严的等级制度,而且能够摆脱由把他本人牢牢地控制在附属地位和软弱无力状态的教会和国家的等级制度而造成的平民大众本身。
这个梦想使彼此隔绝,没有什么联系的每个孤单的人(他们还保留着在依靠服从的思想,而不是文明的思想以维持其存在,仅仅靠人口的数量和平民大众的唯命是从以保持其稳定性的旧大陆各国中流传甚广的,含糊不清的志向和希望)都受到鼓舞;这个梦想把各个个人,不分男女,融合在一致的呼声中:“我们将建立一片新的土地,在这里每一个个人(不是大众,而是个人)将获得个人尊严和自由的不可让渡的权利,其基础是个人的勇敢、诚实的劳动和互相负责。”
这不单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境遇,一种实际的人的地位,它应当随同美国本身的诞生而出现,它肇端,建立而且包含在空气之中,在“美国”这个词本身之中。这种境遇就象空气和阳光一样,顷刻之间就能使整个大地充满生机。事情也正是这样:它远远地传播出去,连那些精力衰竭了的、老朽的、以至未老先衰的民族都被它吸引住了,不论在什么地方,人们一听到“美国”这个词,甚至还弄不清楚它究竟在什么地方,就对它做出反应,不仅心花怒放,而且怀着他们迄今为止未曾有过的,或者是不敢设想的希望向它迎来。
这种境遇不只是不容许一个人当上国王,而且不容许一个人想当国王。他甚至不会梦想去同国王一比高低,因为他摆脱了国王及其同类,不仅摆脱了象征的标志,而且摆脱了由这些玩具似的象征标志——法院和咨议院,教会和学校——所代表的旧的专制等级制度本身,在等级制看来,一个人的价值不决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