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鹰(第1/4 页)
1947—
王小鹰,浙江省勤县人。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赴安徽黄山茶林场落户。1974年回上海机电设计院工作。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萌芽》编辑部工作。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金泉女与水溪妹》、《相思鸟》,中篇小说《星河》、《失重》、《春无踪迹》、《岁月悠悠》等。
<h3>关于墓地</h3>
说起墓地,便有苏东坡“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词句浮现于脑际,一派凄迷悲凉的景象。少小时听外婆或奶奶讲鬼怪故事总也离不了坟墓,那又是另一种鬼火磷磷幽魂憧憧的恐怖。父亲去世后,骨灰盒放在龙华革命干部公墓内,想必是有亲人庇护的缘故,每年去那里祭奠,倒也不觉得阴森可怕。那大厅内排列着一行行骨灰架,每一格约一米长半米高光景,并排放两只骨灰盒,这类盒大都购自于公墓小卖部,故而大小式样几乎相同。每只盒上盖有一幅红布,盒前稍有空余处,一边竖一帧死者像或死者简历,一边放一盆塑制的青松或梅花。及至清明或某死者忌日,有亲人送来鲜花供果,放上一两日便由管理员清理去了,于是整个大厅总是保持统一的整齐,由于整齐而显得肃静、庄重、神圣。每每我去探望父亲时却常常为这般的整齐而感到遗憾,仿佛无以表达对父亲那份特殊的爱。于是我常想出些小花招来破坏这种整齐。父亲的骨灰盒是请人特制的,盒盖雕成一本摊开的书的页状,上面刻着父亲的诗句。我先将盖在骨灰盒上的红布垫到盒底下去,袒露出盒盖上的诗句以示与他人不同。数月后再去我发现此招徒然,没有人会将脑袋塞进骨灰架里去看那骨灰盒盖,反而引上了薄薄一层灰尘污了那诗句,我只得又将红布伏在盒上了。后来我又用金纸抓了五朵小小的金花插在那塑制的青松枝上,以示我五姐妹对父亲的挚爱,然而不久正值骨灰存放室翻修扩建,再开放时那五朵小金花已杳无踪影。无奈我只得将那段遗憾存在心底。
我奶奶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死后骨灰存放在火葬场附设的骨灰楼里,那里倒没有划一的规定,任家属爱往那格子里塞什么就塞什么。不过那格子似更狭窄,塞进两只骨灰盒后所余空间就很少了,而且外面花店烟纸店卖出的小花圈小花盆塑制水果什么的都大同小异,尽管亲人们总是想尽办法往格子里塞满东西,却没有哪处显得有什么特别,反而把整个骨灰存放室弄得芜杂且更分不清你我。有一年我们去探望奶奶时忘了带存放卡,记不清奶奶在第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