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端平入洛(第5/6 页)
让军队休整了。可三京已复其二,黄河近在眼前,只差临门一脚的事,谁能舍得这千载时机?赵葵命令立即挺进洛阳,就此把黄河南岸的要塞都占领,之后再休整也不迟。宋军旋即以徐敏之为监军,率领一万三千人进取洛阳;杨义领兵一万五千为后援,搜尽开封城,为他们各自携带了五天的口粮。
粮食,再一次成为了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七月末,徐敏之进入洛阳城。至此,宋军拼尽全力,终于达到了原定目标,所差的只剩下一座潼关了。可他们再也没办法前进一步,连在原地生存都是件高难度的事。洛阳城里一粒米都没有,有的只是蒙古军刚刚撤走的各种迹象。
一阵寒风在宋军心头掠过,洛阳城里的蒙古军去了哪里?
很快,消息传来。作为后援部队的杨义在洛阳城外被蒙古军偷袭,一万五千人死伤殆尽,近一半落入滚滚洛水之中,杨义本人仅以身免。蒙古军终于出现了,直接把入洛宋军分成两段,入城的画地为牢,野外的尽数歼灭,至此宋军进退两难。
每一个宋朝大兵都清楚了眼前的局势。蒙古人之所以大量撤军,让出整个河南区域任凭南宋北进,完全是挖了个大坑。千载一时的机会要不要,不要,那是两百余年的盼望,谁舍得;要,就会像眼前这样,战线漫长,无法供给,主动送上门去,让蒙古军各个击破。
而蒙古军只需要一支编制很小的部队,就足以实施这个计划。
八月一日,洛阳城里的宋军终于绝粮。绝粮的意思是所有能吃的都已经吃光,包括战马。第二天,宋军决定撤退。
洛阳距开封不远,距南宋边境很远,可徐敏之根本不敢向开封撤,那会把火引向己方大部队,而所谓的大部队也早就筋疲力尽。
徐敏之率部向南突围,蒙古军追击百余里,宋军死伤惨重,很多与其说是战死的,不如说是疲劳饥饿而死。主将徐敏之身中箭伤,在三百余名残兵护拥下苦战七天,终于逃回南宋边郡光州。
消息很快传到开封,赵主将最初决定立即增援,可部下们劝他正视现实,别说开封城里的宋军到底有多少战力,光是洛阳城的条件,就会让它变成个填不满的坑。趁现在没饿到徐敏之的程度,马上后撤吧。马上的意思是,第二天一早立即启程。
消息很慢才传进临安。
南宋的皇帝陛下忙着把先前颁发的各种嘉奖令,甚至派去河南祭奠祖陵的指令都收回来。之前一直是进展、喜报,谁知道形势急转直下,宋军已经一溃千里。更加郁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