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藕花乡(第4/11 页)
,玉儿没这么丑。但这双眼睛倒是像他。”
顾慈见他认识爹,便跟着一块儿在后头抱了一把藕跟在夫妻两个后头,问:“老丈可是认识顾大人?”
老汉儿心安理得地让两人抱着沾了泥的藕,两手空空地跟在娘子后头笑:“岂止认识,他光屁股的样子,我都见过。”
张知鱼想起先前儿小孩儿说的话,皱眉道:“大伙儿都说先前的乡人都搬走了,莫不成是吹牛?”
老汉儿竖了眉毛,道:“笨蛋,难不成我竟是死的?他们叫我走我就走?还不兴我偷偷回来么?”
老妇人也道:“我们夫妻两个又没得儿女,去城里头做什么?还不如在乡里安安稳稳地过完后半辈子。”
张知鱼懂了,这对老夫妇是钉子户。
两个钉子户走得很慢,一点点路足足走了一刻钟,等到了乡口的茅草屋,太阳都要落山了。
张知鱼看着老汉儿有些不稳的脚,便知他行动不便,和顾慈在后头抱着重藕也不曾出声催人。
几人走得一身的汗,都有些气喘,张知是怕顾慈累出个好歹,便拉着人在水边洗脸散热。
等再进院子,老妇人都将饭做好了,就是一盘子刚挖上来的产藕片儿,米也是灰的,一看就掺了不少豆子进去,张知鱼小时候不知道吃过多少次这样的米,这会儿吃起来也不觉得难以下口。
顾慈素来样样精细,但见个个都能吃,便含在嘴里细嚼慢咽,乡里的藕挖得鲜,比城里的更加清甜,软糯,便叹:“常县的藕果然是出了名的好,就这么嫩的,也能这么甜。”
“这藕也是当年玉儿在的时候给乡里弄来的,大伙儿发了水后都有些饿怕了,他折腾了不少吃的回来,如今都卖得不错。”老汉吃着藕道。
顾慈从来不知道爹还有这个时候,他能记得的场景里,爹都是在书房枯坐,再没有停歇的时候,便道:“外头从不见人说这事儿。”
老汉儿看他两个吃得香甜,不嫌弃乡里菜粗,心里高兴,便笑:“这算什么,玉儿从小就是这个乡里最聪明的人,虽然种地种什么烧什么,但道理还不少嘞。”
老妇人也叹:“那会儿他还给我们弄了新肥,这么些年藕花乡的地也总比别的乡产的粮食多,大伙儿光靠着这个就发了财,不然后来也没钱往外搬了。”
顾慈想到爹也不会种地便笑着跟鱼姐儿小声道:“原来这事儿都是遗传,也不怪我不会了。”
天气渐渐晚下来,凉风阵阵吹来,张知鱼和顾慈都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