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 困局突围:分歧与抉择(第1/3 页)
与马斯克那场剑拔弩张的谈判最终在僵持不下中暂告一段落,向阳拖着疲惫而又沉重的步伐返回公司。刚踏入公司大门,他便紧急召集高管团队齐聚会议室,一场关乎公司命运走向的深度探讨在凝重的氛围中迅速展开。
向阳面色凝重地率先打破沉默:“诸位,今日与马斯克的谈判陷入僵局,他极力主张赴美上市,可我们深知本土市场亦有诸多机遇与潜力。在这关键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公司的上市战略,大家畅所欲言吧。”
技术总监陈工推了推眼镜,眼神中透着坚定与睿智:“向总,从技术研发角度看,国内市场近年来对科技的重视与投入有目共睹。国家在航天科技领域的研发经费逐年递增,过去五年间平均增幅达到 15%,为我们这样的企业提供了肥沃的创新土壤。若在国内上市,我们可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例如与航天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能使技术研发周期平均缩短 20% - 30%,大大提高我们的创新效率,保持公司在太空科技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而且,国内庞大的高素质人才储备也是我们的优势。每年毕业的航天、材料、电子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众多,在国内上市有利于吸引这些本土人才加入,形成强大的研发团队。爱国情怀也会驱使更多优秀人才愿意投身于本土太空科技企业,为实现国家在太空领域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财务总监王总则眉头紧锁,略显忧虑地说道:“向总,不可忽视的是国内 A 股市场的财务规范要求与美国有所不同。在盈利指标方面,A股 对企业的净利润、营收等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虽然近年来有所放宽,但仍存在一定门槛。以我们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预估,若在国内上市,可能需要在未来两年内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才能满足上市条件。这可能会对我们的短期资金安排和业务拓展带来一定压力。然而,若在香港上市,其财务准则相对国际化,且与内地联系紧密,在融资渠道上也有独特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聚了全球各地的资本,尤其是亚洲地区的资金流较为活跃。过去三年,香港市场在科技企业融资方面的规模平均每年达到 500 亿港元,且呈上升趋势。我们有机会在香港吸引到多元化的投资,包括国际知名投资基金、亚洲家族财富基金等,这对我们公司的国际化布局有一定推动作用。”
市场总监张总紧接着发言:“从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角度分析,在国内上市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