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它小说 > 风月有国语版吗 > 灾梨祸枣涂注乙

灾梨祸枣涂注乙(第1/3 页)

目录
🎁美女直播
最新其它小说小说: 诡异茶楼惊魂记悔婚之后,我兵临城下你哭什么穿越到战国,谁说天下苦秦久矣神古之灵拜师九叔,随身携带梦幻超市被逐出家门三千年后,家人后悔了姐姐为贱婢欺辱我,我将她们逐出家门被继妹夺走一切后,我觉醒了老公让我做白月光的替死鬼明珠有泪将军抛弃我,可我才是真公主重生之恋爱脑闺蜜死有余辜情劫聿心月恋爱意散落恨归璃此去无归人急救三公里,索要三万过路费被金主白嫖六年后,我终于清醒过往云烟婆婆死后他疯了心碎了无痕

要说出书,除了作者得写好书以外,第一道工序就得算编辑了。编辑很重要,改错、删去冗文、起标题……诸如此类。这里想说的是编辑符号,比如删除,就得把需要删掉的字或句圈上,再标个删除符,但为啥不直接涂掉呢?

这就得说到古人写文校文的历史了。古人在文章中改错,有个名目,叫“涂注乙”。所谓涂,就是直接涂掉,表示删了;所谓注,就是加文字注解;所谓乙,就是标个乙字,表示颠倒顺序(古文是竖排的)。这些东西,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晋朝。干宝的《搜神记》就说,有个神仙看见某人寿数只有十九岁,就拿了他的生死文书,“乃取笔挑上”,说:“行了,你能活到九十岁了。”这个“挑”,就是画了个“乙”,把“十九”俩字掉了个儿,变成“九十”了。

唐太宗让魏征写《四部群书》的时候,专门设置了二十名雠正官负责校对,这就是最早的专业编辑了。后来,唐高宗用散官代替雠正官,试了一段,可能觉得不妥,重新设立这一职位,改称详正学士。看,多好的名字啊。

唐宋时期,编写文章时都要在末尾写上本文改了多少字。《茶香室续钞》中说,唐朝韩愈看完某篇文章后就写道:“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减者二十有二、注者十有二。”那就是改动注解了七十二处。宋朝的进士们写试卷,也要在后面写上:“涂注乙共计若干字。”这是规矩。到了元朝,考试卷子上涂乙超过五十个了,对不起,回家吧您。清代稍微放松了一点,试卷作废的底线是一百个。

那什么时候“涂”变成了圈呢?也是在宋朝。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说,有些校对史书的史官,经常偷懒,不好好校对,想歪门邪道。比如一本书草草看完,没看出错来,硬要显得自己认真校对了,咋办呢?就把人家没写错的字涂掉,显得自己改过了。例如有“臣僚上言”,就把“上”给涂了,变成“臣僚言”。还有的把“依”字涂了,在旁边改个“从之”。这就是糊弄事儿呢。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最过分的在沈括《梦溪笔谈》里。沈括说,有好多校书官,不好好干活,拿了书随便用墨涂掉一个字,再在旁边把那个字又写一遍,造成自己校对过的假象。

为了打击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朝廷特别设立了校书局,要求校书时遇到错字一律用朱笔圈出来再改,还要写上校对者的名字。大概就是从这时候起,编辑校对们就不能直接涂了。

刻字排版是古代出版的另一道重要工序。直到明清两代,木刻还是主要的出版手段。那么,刻

目录
六七十年代搅风搅雨宿敌他似朵难养的娇花作精嫁给残疾反派后上恋综爆红为师教你们的都是真东西啊南卿二二穆斯林的葬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