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光饼(第2/3 页)
糊糊:“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忽必烈和涮羊肉的故事,可能有点奇怪。军营里怎么会有活羊呢,难道他们赶着羊去打仗?还真是。
游牧民族打仗,可以不考虑后勤给养问题,驱赶着牛羊作为军粮,放羊人家是专业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在草原上能够做到牛羊肉自由,肉食只是草原少数人的自由,大部分普通牧民度日更多的是倚靠奶食。
只有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几家几户才凑在一起宰杀一只羊,分而食之——与汉地穷苦百姓过年时才能吃顿好的别无二致。”
痴人说梦:以前以为游牧民族就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潇洒自在。
向日葵:逐水草而居,只是听起来浪漫。
奶茶要加糖:牛羊是本金,奶制品是利息。谁会竭泽而渔呀。
糊糊:“一旦开战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赶着牛羊去参战,中原方面的花样也不多。
从夏商周到唐朝,朝代更迭多少次,但军粮几乎没有变化,以小米为主,此外大米和麦子也都是比较常见的军粮。小米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易保存。
唐文献说小米可保存九年,而大米只能保存五年。
到用餐时架起小陶锅煮小米粥,有时候伙夫会往粥里加入各种野菜、野果、豆类或者一些打猎得来的肉食。
军队提供的军粮大多只有主食,缺乏各类副食品和调料,所以每个人的饭量都非常大。因为他们必须吃的足够多,才能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迷雾麋鹿迷了路:天天喝小米粥,眼睛都得喝绿了吧!
糊糊:“到唐宋明时期,干粮进一步推广。
所谓的干粮,实际上就是馒头和大饼,馒头和大饼很晚才成为军粮,因为面粉的加工比较困难,而且古时候的人们也不会发酵技术,所以那时候人们做成的干粮全都是死面。
唐朝之后,小麦取代小米成为军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游牧民族的影响,唐代骑兵将小麦磨成面粉,做成大饼、烧饼当作军粮。这种军粮方便携带,不易变质,而且热量大,容易有饱腹感,不容易饥饿。
唐代军士出征会带上盐布和醋布作为调味品。顾名思义,醋布、盐布就是用醋和盐浸泡过布,准备开饭时,剪下一块和军粮一起煮,能让饭食更加有滋有味。
宋军出征主要携带糜饼,杂饼,皱饭,硬块盐和酱行军。明朝军队除了烧饼等面食,还有种做法把大米做成干米饭,吃的时候,用热水泡饭食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