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的青春谁做主(第2/30 页)
慢琢磨吧,什么时候把这几句话琢磨明白了,你就算全都明白了。
相士说完就走了,撇下王守仁站在大街上,呆呆地一个人发愣:这个算卦的,云山雾罩地说些啥啊?让我慢慢琢磨琢磨……
细一琢磨,好像相士的话并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他就是说:小朋友啊,当你的胡子长到领口处的时候,你的学问就进入了圣境。当你的胡子长到两乳的位置之时,你的学问就可以结圣胎了。而当你的胡子长到过肚脐眼,那么你的学问,就到了圣果圆的地步了。
可什么叫入圣境?什么叫结圣胎?什么又叫圣果圆?
入圣境,就是学问登堂入室了。结圣胎,就是你可以建立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向着大师迈进了。圣果圆,就是说你的学问已经能够学以致用,用来指导实践了。
也就是说,大街上突然跑来一个算卦的,告诉王守仁说:你的年龄不到三十岁,学问是无法登堂入室的。不到四十岁,是无法建立起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的。不到五十岁,是无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说这番话的人,不过是个算卦的。他真的懂这些吗?如果他真懂,怎么把自己弄到了走街串巷替人算卦的地步?如果他不懂,又怎么能对王守仁说出这番话来?
为什么要忽悠孙子
实际上,少年王守仁遇到的那个相士,百分百是他的爷爷——王伦高薪聘请来的骗子,跑来忽悠孙子王守仁的。
为什么要忽悠王守仁呢?
这是因为啊,王守仁这孩子太聪明了,而在追求学问的大境界上,聪明的孩子九成九要吃大亏。
为什么呢?
因为啊,学问这个东西啊,是搞出来给普通人用的,所以最终的表现形式超级简单。聪明孩子一看就懂,就不会把学问当回事,如此简单的东西,有什么值得探究的?比如说《论语》开篇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聪明孩子和笨孩子看了,是有不同的表现的。
聪明孩子看了这句话,头一个反应是:学而时习之了,还不亦说乎……外边有那么多的美女不让人家看,非让人家看书本,这已经够郁闷的了。可看了书本还不够,还要时习之,这明摆着是有病,岂有一个不亦乐乎的道理?再查查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噢,学而时习之的意思啊,是说掌握了知识并在现实中灵活运用,是很快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