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哀声哉道的学界(第5/7 页)
哪怕李建高在诸多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里都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未来人类文明真要毁灭了,要么是因为不可逆的自然灾害,要么因为人类本身。
毕竟人工智能只是工具,这就跟菜刀发明出来是为了切菜,但总有人喜欢拿菜刀砍些不该砍的玩意儿是一个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一样的地方无非就是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开发出来的工具,显得很有智慧而已。
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接受这种解释。
绝大多数人都很难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去接受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这就好像三观一旦形成,再想改变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一样。
但豆豆的影响力恰好就体现于,哪怕是反对人工智能的那些黑粉,也经常会不自觉的认同豆豆的一些观点,甚至在某些时候做出支持豆豆的举动。
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时候还会觉得豆豆挺可爱的。
这似乎很难以理解,但那是因为并不明白豆豆工作的本质。
就好像乔泽曾经说过的,豆豆之所以能快速拥有无数粉丝,除了因为它是人工智能,能带给许多人新奇感而言,更因为豆豆是真能了解它的那些粉丝。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豆豆的这些粉丝造就了现在的豆豆。
粉丝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在网络上留下的所有痕迹,最终都成了豆豆数据库的一部分,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
更可怕的是,豆豆能永远保持理性对待每一个人,而人类根本不可能永远保持理性,总会有感性的时候。
所以在某个时候,豆豆某句话直接说进黑粉的心窝窝里自然就可以理解了。
说个不好听的,豆豆远比它的粉丝们更了解它的粉丝,而且还能具体到每个个体。
这些粉丝相信什么,不信什么,希望听到什么……
豆豆都很清楚。如果再结合更详尽的大数据,它甚至能清晰的判断出每个个体粉丝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情绪价值。
当然,豆豆并不会滥用这种情绪价值。
核心的奖惩函数能让它判断出该在什么时候为它的粉丝提供什么样的情绪价值能让利益最大化。
虽然不是每次都能百分百的卡中那个节点,但这本就是一个概率问题。以豆豆的粉丝基数,加上它能间接影响的人群,效率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便已经是个很恐怖的数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