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关于两篇构想的论文(第4/6 页)
尤其是宽波段,从红外到可见光,再到紫外线、极紫外乃至x射线等等,都能通过控制粒子在环形带内旋转的速度给制造出来。
所以理论上来说,只需要控制一定波长的激光操控位于储存环内的电子束,让其旋转起来之后,电子理论上就会被束缚在激光所形成的光学势井中,成为稳定的微聚束。
当这个微聚束在激光波长范围内的时候,就能辐射出高强度的窄带宽的相干光源。
根据之前的理论,这种光就具备平均功率高、重复频率高、波长范围广的特点。
阿斯麦最新一代光刻机所使用的EUV光源也包含在内,当然也包扩迭代前的UV跟dUV光源。
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导入线路,各种零部件的排布等等。
在乔泽设计中,这台大型光刻机需要一个周长约五十米的大型多层储存环,在激光束的操作下,最多能够同步辐射出二十八条不同波长跟功率的光源,通过不同的通路进入其他部分开始对晶圆进行微雕。
为了让这篇论文看起来更像真的,乔泽觉得还需要花些时间,设计了一个能同时操控二十八条光源的智能控制系统框架。算是为这款压根暂时还没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的设备作了软件方面的适配。
这也导致这篇论文完成的时间有些长了,昨晚就构思了一部分,然后早上开始写,一直到晚上十点,第一篇论文都还没完全写完。
难度主要集中在构想数据跟最后那套被乔泽命名为光雕KGwx1.0的智控系统。
好在现在整个项目组其实都不太关心乔泽在做些什么。
之前做群论智能框架的时候,还有可讨论的点。
现在乔泽的新课题,两个课题组所有人除了刘尘风跟李建高能大概明白他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外,其他人连题目都不太看得懂。
只是刘尘风也只能帮乔泽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完成任务后,他还要顺便做些自己的事情。
但想到这两篇论文在发布前的确不适合太多人看到,乔泽还是把用来写论文的电脑跟存放论文的服务端给加了密码。最终乔泽花费了三天时间完成了这项工作。
在大概了解了不同期刊的影响力,以及所选论文的侧重点后,乔泽决定把这两篇论文一起投给美国的《科学》杂志社。
其实关于半导体类技术迭代的文章也可以发《自然》的。
两家期刊都属于顶级期刊,甚至《自然》比《科学》的影响力还要大那么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