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为官者要善于自保(第10/22 页)
杀伤力。
花这么大力气,就为了弄清楚华尔先生是怎么死的,美国人就是这么爱较真。
相比之下,中国人就有点儿迷迷糊糊,各类史书乱写一气,有说他是被子弹打死的,有说他是被炮弹打死的,有说他是被鸟枪打死的。每种死法都说得活灵活现,硬是把没影子的事儿,描述得历历在目。
华尔先生之死,标志着一个光明时代的结束。无论是英国人、法国人,还是李鸿章,都曾被他光明磊落的人格所打动。他就是这样一个痴迷于战争的男子汉,他在上海城遭受太平军威胁之时,挺身而出,捍卫了这座城市,保护了无数妇孺免遭杀戮。为了保卫这座孤城,他甚至加入了中国国籍,从此与一些极为奇怪的人为伍,这些人甚至连弄清楚他的死因的兴趣都没有,而他也早就知道这个结果。
英国人没有认真考虑过华尔先生为常胜军所留下来的精神遗产,或许,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夺取常胜军权力的最好机会。
英国人推出了他们的优秀军人:戈登先生。
戈登先生是意大利红衫军领袖加里波第的崇拜者,他认为在战场上,军官必须要把自己放在最危险的前沿。和华尔先生一样,战争对戈登先生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早在二十一岁那年,他就出国参加了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他是一名工兵,最喜欢在丈量城池或边界的时候,四周有熊熊燃烧的烈火,半空有刺耳的炮弹划过的啸声。
二十七岁那年,戈登以英国皇家工兵队长的身份,登上了邮船“伐列塔”号,从此来到了中国,他来到的时候,英法联军已经攻陷了大沽炮台,此后僧王的骑兵与联军进行了一场大会战,咸丰皇帝坚信僧格林沁一定会赢,但是很不幸,僧王的三千精锐骑兵在第一轮冲锋之中,就通通被英法联军打死了,只有六名幸存者逃了回来。联军遂攻至北京城下,这时候戈登赶到,开始挥汗如雨替联军修筑炮台,他的炮台造好之时,北京城却开门投降了。
再往后,戈登就随英法联军留在了天津,替联军修筑营房。等营房造好时,联军却已经开赴上海,替中国人保护这座危险的城市。戈登先生扛着扁铲,一路跟着联军前进,等到联军被太平军打败逃回上海城,戈登先生也扛着扁铲一路飞奔。戈登多年来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英国人的高度认可。所以英国人认为,让戈登先生替代华尔先生出任常胜军队长最为适宜。
于是戈登先生来见李鸿章,双方会面之后,李鸿章写片奏向朝廷报告,称:
戈登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