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岁月(第3/7 页)
产业就又有了好性情来自然安排,回到平等遍在。彼时走单帮之多,正是运销统制失了效,而工商业问银行借钱,也有百利而无一害,又且工厂内迁疏散,上海大公司在各地的分店亦纷纷自立,如此就编成了雇主对工人的新关系,工商业对银行的新关系,以及工商业相互间及其内部的新关系,且连城市与乡村之间也是一种新的关系了。
许多小城市因抗战军的司令部搬来了,变得很热闹,还有一些机器亦跟工厂从沦陷区大码头搬来,到得这里,连那些小机器也都高兴起来。这样的产业新安排全要靠人,雇主与工人亦有了是人与人相见的新感觉,又因产业关系的全面改变,出来了新的购买力,生意很好,乐得在工资上厚道,如此就劳资关系也变好了。而且做生意的人不管抗战区沦陷区,照常堂堂来往,其中许多是走单帮,他们资本都很小,可是人数有千千万,商业原来可以是与人这样亲的。
中国人是喜欢在日月山川里行走的,战时沿途特别好风景,许多没有到过的地方都去到了。除了工厂内迁与走单帮,学校亦迁到内地,年青学生连同婉媚的少女渡溪越岭,长亭短亭的走,好像梁山伯祝英台唱的:
<blockquote>
过了一关又一关,前面来到紫金山。紫金山上般般有,缺少鲜花共牡丹。
</blockquote>
但她们的人就是那鲜花与牡丹。她们都是各有好家乡的,却能够不贪恋。
还有携眷逃难的,及去重庆投效抗战的,忧患这样大,心思这样坚,他们反会没有悲愤,没有营谋挂念,天涯道路,只更爱惜起眼前的人来。至今金华道上犹在歌唱当年的竹枝词:
<blockquote>
道旁杏花一树明,照山照水夫妻行。长亭买酒郎斟妾,妾惜金钱郎惜情。
</blockquote>
妻子计算路费,肚里想着买饭吃节省一点,可是丈夫为她叫了酒,而她也就饮了,是因为敬重,因为知恩,所以慷慨。不但那男人,他的妻也慷慨。与这同样的事,会做得来使人心酸落泪,但他们的不是,他们是欢喜的。他们的这种慷慨才真真是一代人的有大志。
没有名目的大志才真是人志,没有定规的大事才真是大事。当年寻常村庄,都有子弟在重庆,或从军远到印度缅甸,外面的天下世界这样大,便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也浩荡有远意了,而一切又是这样的近,好像在溪边听得见上游有洗衣洗菜人的笑语,近在咫尺,稍移步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