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五月的清(第2/11 页)
上河边都可以拾得翠花钿。
而秦罗敷采桑果然是把畈上陌上的人都惊动了:
<blockquote>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blockquote>
这里是有着世上的现实,知道罗敷的美的竟是这班耕田挑担的人,罗敷乃成了大众的,不是镜里情郎,画中爱宠,而罗敷的采桑亦和耕田挑担一样有着民生在勤的真实了。她的华美不像印度的天女散花,而是像桃花种在地上。她觉得她自己是好的,并且觉得世人都是好的,人家和她说话,她总是有礼的回答:
<blockquote>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blockquote>
罗敷是这样的无邪,所以她把使君亦看得真是个金马玉堂人:
<blockquote>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blockquote>
那问答里罗敷即对她自己有这样的得意,但觉春光烂漫,人世洋溢着喜悦。那使君要罗敷嫁她,罗敷说不可以,因为:
<blockquote>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blockquote>
这却又是非常简明的做人的道理。
前几年上海有只印度舞,是舞的一个女子满心想要告诉世人,她的爱人笑起来是怎样的,发脾气时是怎样的,他是怎样的好相貌,来到她那里是怎样的走路姿势,看她真是欢喜得要泼溅出来。秦罗敷向使君称说自己的丈夫,她真是和世人什么都比得过,那使君是太守,她的丈夫“四十专城居”,亦是太守,倘若对方说话的人是皇帝,她的丈夫亦一定和帝皇平打平的。
古诗尚有《上山采蘼芜》,那弃妇路上遇见了先前的丈夫,仍旧问他好:
<blockquote>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blockquote>
做过夫妻一场,到底不是路人,而且即刻问起新人,感情上连没有禁忌。她话里有对自己人的关心,而亦有一种小气,要和新人比一比。那男人向她诉说新人不如她,这一刻亦是把她当作亲人,那后妻则反是外人了。而两人所说的亦只是生活的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