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1/10 页)
诉衷情
端午合路①
石榴一树浸溪红②,零落小桥东。五日③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④,楚人亏⑤,莫忡忡⑥。白头行客⑦,不采蘋花⑧,孤负薰风⑨。
【注释】
①合路:桥名,在吴江县。
②浸溪红:说石榴花浸在溪中,溪水都变红了。
③五日:五月初五(农历),即端午。
④谙世味:知道世故人情的滋味。谙,熟悉,了解。
⑤楚人弓:指楚共王遗失猎弓的故事。楚共出猎,将弓遗失,从者要去寻找,楚共王不同意,认为楚人遗失了弓,拾得弓的也是楚人,何必去找?见《孔子家语》这里作者以忘怀得失以自我宽慰。
⑥忡忡:心中忧愁貌。
⑦行客:过客,作者自称。
⑧采蘋:古诗篇名。说的是古代某大夫的妻子,被周文王的德教所感化,能够奉行祭祀之礼。这句作者自谦对政教未作贡献,实则是不被任用的牢骚话
⑨薰风:即《南风》,这首古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是歌颂舜帝的冶功的。这里指代太平盛世。
【简说】
这首词的主旨,也和词牌一样,是“诉衷情”。具体说来,就是倾诉自己一生怀才不遇,而且遭人嫉妒的苦闷,兼寓身世飘零之感。作者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曾向朝廷献《大乐议》及《琴瑟考古图》,因遭嫉,未得上奏。庆元五年(1199),他又向朝廷献《圣宋铙歌十二章》,这次幸得下诏免解,可直接参加礼部的会试,但结果未中进士,从此一生落魄,过着寄人篱下的飘泊生活。这首词是他在浙江吴江途中,夜宿合路桥时写的。首二句以“石榴”起兴,以花之“零落”喻自己的飘零。接着“五日”二句,在端午节缅怀屈原,因而引起“凄凉心事”。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下片主要是抒情,但用“楚弓”、“采蘋”、“薰风”等典故来表达,也就是“以形象说话”,所以写得很含蓄而又深刻。过片三句,以楚弓之遑论得失强自宽慰。末三句正是牢骚满腹,而有反语结之:在太平盛世无所作为,是谁之过?令人三思。张炎在《词源》中评白石词曰:“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鹤孤云,去留无迹。……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这首词也有这些特点。至于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姜白石词“清虚骚雅,每于抑郁中饶蕴藉”,更适合于对本词的评价。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