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王直1(第1/3 页)
再不回去,或许以后就没机会了,老家将要被完全废弃封闭了,所有房屋建筑都将被拆毁,日后,那里将被改造成封山育林区。
王直的老家,在吉林长白山深处的一个煤矿区,叫松树镇煤矿,因距矿区四公里外,有一个小镇叫松树镇而得名,归属通化市矿务局管辖。
这个煤矿建于二十世纪的六零年代,属于当时的省级重点工程。
煤矿位于长白山的深处,交通闭塞,人烟稀少,虽然建矿之初,就首先通了铁路,但初创时期,生活还是很艰苦的。
为了能招揽人才,煤矿开出了优厚的待遇,工资水平,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两级,住房分配、劳保、福利发放等,都要明显好于其它单位。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很多人都吃不饱肚子。煤矿由于是全国重点工程,粮食可以保障供应,再加上待遇优厚,所以,全国吸引了大批人员来到这里。
其中甚至包括了一些大城市,诸如上海、沈阳的人也纷纷来参加工作。
王直的父母,就是这个时候来到矿区的,并在这里相识、结婚、生子。
王直的母亲是来自通化市,当时她是个会计,父亲来自吉林的省会长春市,是矿区的材料供应科供销员,这两个职位,当时都是人人羡慕的岗位,
待遇、福利都比较优厚,所以童年时期的王直与哥哥齐志,生活相对而言还比较优越。
那个年代的家庭,恐怕没几个人没吃过棒子面贴饼子、窝窝头的,但王直家就没吃过,主食从来都是大米、白面。
大米、白面在那个年代都叫细粮,是定量供应的,每个月每个人只有几斤定量,很少能有家庭,全部以细粮为主食的。
童年的王直,对矿区的故乡,其实没什么印象,他的发育较晚,五岁之后才有了连续记忆,而他最初的连续记忆,却是从沈阳开始的。
在他不到两岁,还没有记忆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父亲也调离了煤矿。
四岁前,王直大部分时间跟着父亲生活,被寄养在长春的爷爷家,四岁后跟了妈妈生活,又被寄养到了沈阳他母亲的姑姑家,也就是他的姑姥姥家。
王直是在沈阳开的蒙,并度过了记忆中幸福的童年时光。
所以,在他的心灵深处,一直有两个故乡,一个是松树镇煤矿,另一个就是沈阳,这两个地方对他同等重要。
六岁之后,王直回到煤矿读小学,两年之后,又随母亲迁居到了北京,所以,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