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第5/10 页)
一怒,风云变色。赵昚诏告天下,立即重新启动战争机器,与金国再见输赢。他命令途中的张浚加快速度,马上赶到临安来,他以右相、枢密使身份相待,决心再次北伐。
主战派喜出望外,求和派傻了。他们以及金国都没有料到赵昚的反应会这么激烈,其实在谈判中做个姿态,表现强硬之类都是常见手段,没必要马上见血你死我活啊!
汤思退组织人手全力向赵昚进谏,请千万不要冲动,要和平、要稳定、要发展……
赵昚的回答是,他已经答应了张浚的提议,将立即启程去建康,亲临长江前线鼓舞士气。与金一战,在所难免。
汤思退苦闷,这是头犟驴嘛。看来劝是没用,得找根鞭子。他使出了之前百试百灵的那个办法,要赵昚向太上皇报告一下再作决定。
这是必杀技,赵昚必将妥协。
不料这一次赵昚勃然大怒,以前所未有的严厉语气斥责之:“金人如此无礼,卿尚欲议和。今日敌势已非秦桧专权时可比,而你等却日夕言和,真比秦桧都不如!”
汤思退大惊,再一次没料到赵昚的反应会如此激烈。他马上低头认罪,从心灵深处挖掘自己的卑劣意识,做出了深刻的检讨。总之,他面对赵昚这个曾经的乖儿子,表现得非常乖孙子。
可是转身出宫之后,他的脸色立即变得阴沉。“毛嫩的瓜娃子,这是你逼我出狠招!”
一辈子以阴人搞事为工作特长的政治高官汤思退迅速抓住了赵昚的软肋,那就是张浚。无可否认,张浚真的成了一面旗帜。
在他的感召下,主战派才能抱成团,赵昚才有北伐的底气。那很好,除掉他。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求和派来了个造谣大动员,轮番上阵,各种各样的捏造铺天盖地地把赵昚给埋了。这些职业政客一会儿说江淮前线守备混乱,兵民不分,将帅无能;一会儿说海、泗等州孤悬在外,无法防守,代价过于高昂;一会儿举出无数例子证明张浚专横跋扈、目空一切、眼高手低……更用超长篇幅介绍金军如何强大、无可抵御。
赵昚刚刚激奋的心渐渐从高高的云层上降落下来,返回到符离大败之后的纯军事对比上。他知道张浚自从符离战败后一直没有放松战备,现在已经召募了山东、淮北流民,精选一万二千人,充实建康、镇江等要塞;召集淮南、江西等地强壮兵力万余人驻守泗州;两淮关键地点都筑城、设寨,严加守备,又大造战船,加强水军。
近七十高龄的张浚日夜操劳不息,可以说殚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