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言商(1)(第2/4 页)
食,留下一个个的秸秆堆和黑色肥沃的土地。秸秆放在田里晒一晒,可以拿回家补房顶,垫床铺,还能做柴火。
洛南有人过来了,带过来许多徐清田里的出产,还有几十头大白猪。这可把徐清乐坏了又有半年多没吃猪肉了,外面的那些吃shi长大的猪,哪里敢吃?
丰收的季节,家家都有余产,可家家也有不足,就要用多余的,去换不足的。所以一到收获的季节,商人就开始活动了。用工业产品,从农民手中换回来农产品,又转手买给手工业者,要是运到缺粮的地方一倒,马上就是几倍的利润。
徐清抽的税非常低,基本只够徐清上交国库和发工资的。盗匪没了,不用交保护费,加上今年收获还算不错,百姓家里终于能过一个安详幸福的年了,连猪肉也变得紧俏起来了。从隋末,到今年徐清来沧州,沧州百姓算得上过第一个肥年了,百姓为了感谢徐清,这一年秋天出生的孩子,都被冠以徐姓。
流民也有粮食获得,肚里不缺食,就会想其他改善生活的事。流民们自发的组织起来盖房子,铺桥修路,最重要的是,盖了一座庙——徐刺史庙。
徐清听了这件事,他乐呵呵的换了平民衣服去徐刺史庙看看他自己的神像。却只看见一个大腹便便,长须刚目的猥琐中年男人像,合着百姓心中的好官都长这副模样?
这种个人崇拜是要不得的,不实惠啊……徐清不客气的在神坛上拿了一个大苹果大吃起来,结果被庙祝那扫帚追了出来,这还不算完,出了徐刺史庙,庙祝招呼过路之人一起追徐清,要不是徐清跑得快进了沧州城,不然还真得被愤怒的“信徒”给削平了。
在徐清和世家商业战的那几天,徐清发布了一个政令:沧州境内免过路税。可在商业战结束,甚至世家灭绝之后,徐清一直“忘记”把政令收回。这导致沧州城内的商队与日俱增,好有一副摩肩接踵的繁荣迹象。
徐清站在城墙上看着一队队的货物运进沧州城,又一队队运出去,口水那个流啊……
如此多的商人啊,那一天的流水账该有多少?稍微抽一点点,那又会有多少钱?虽然抽的税是进了公家的账上,可整个沧州不都是在徐清手上么,想拿多少拿多少。
实物税徐清是不会重新收的,那个东西收益少又让商人望而却步,一旦开征,沧州城繁荣的景象就会如泡沫一般快速消失。徐清要收的,是增值税……
以前的税收制度是,一斗米运过来,不管你卖多少钱,反正进城就抽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给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