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第156章 :开战前的准备(三)(第2/4 页)
后他又把目光投向外蒙,希望在外蒙站稳脚跟后再全力进军东北,可是他的这个计划却意外地被基地否决了。
基地的意思是:经营外蒙没有问题,进军东北则有欠考虑,“曙光计划”的根本在于拓展共和国的生存空间,而不是将有限的资源浪费在注定要失败的日本人身上。
基地的态度让杜文成迷惑了很久,直到在重庆和周先生的一次谈话后才隐约明白了什么。周先生在谈及国内形势的时候,着重强调了抗战胜利后的国家统一问题,有资格完成统一大业的不外乎重庆和延安这两方面,而杜文成在其中的作用将是双方都难以忽视的一个客观存在。
周先生的话警醒了杜文成,让他明白自己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让人追着到处乱跑的杜文成了,而是可以影响到国内政局的一股强大力量。如果任由这股力量发展下去,就很可能形成国内的第三方势力,进而成为延安一统全国的最大障碍,这就难怪基地会反对他进军东北的战略计划了。
现在的他才彻底领会了一号首长命令中所隐藏着的深刻含义,什么叫不能干涉历史?什么叫不能改变历史?所有的“不能”原来都是有条件的不能,而符合条件的不能莫过于他要进军东北了。
想想看,以杜文成的军事实力即便是不能收复整个东三省,收复一省一地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让他在东北发展下去的话,当年带着百万大军入关的林总可就是前车之鉴了。到那个时候就是杜文成自己没有野心,可谁能保证他的部下没有?基地可以清除了杜文成,却没有权利清除他的部下,在先遣军里陈涛之流的狂热分子绝不在少数,“黄袍加身”的事例在历史上可不仅仅是宋朝才有。
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才有了今天杜文成对军团长和参谋长的一番话。他的想法是:既然自己不方便出手,那就把这个机会留给延安好了,也省的日后老毛子在东北的问题上,对共和国指手画脚。
就在先遣军上下紧张备战的时候,情报部长梅岚向杜文成汇报了一个意外情况。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秘密飞抵南京,汪伪政府通过特别渠道,向先遣军转达了里宾特洛甫想要和杜文成会面的请求。
杜文成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被吓了一跳,在这个时候和纳粹德国搭上关系可没什么好果子吃,先不说希特勒这个疯子的野心,就是国际舆论就会让他身败名裂,虽然他很想青史留名,却也不想像秦桧一样留下个骂名。
“召集大家来就是要分析一下德国人的目的,还有就是我们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