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卡(第2/4 页)
时的赵烨自嘲道,已然放弃了再次创业的想法。
但是如今,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1984年,他要下海!!!
……
今年,中科院计划一次性进口500台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中科院计算所则负责这批电脑的验货以及技术支持。3万块钱一台的电脑,没办法输入汉字,需要做一个设备解决汉字输入问题,这个设备也就是汉卡。
汉卡是华夏八九十年代的特殊产物,此时的计算机的软硬件比较差,需要通过安装扩展卡的方式来进行汉字的输入和输出。
因而,汉卡也就应运而生。
赵烨提前知道了消息,于是借助职务之便,利用中科院计算所的电脑偷偷进行着汉卡系统的开发,对于他来说,开发汉卡只是小意思,没多大难度。前世,巨人公司的史玉株也曾单独完成了汉卡的设计和开发……
更何况,赵烨来自2024年,技术方面远超这个时代。
……
一个多月过后。
中科院的领导开会研究,将汉卡交由计算所来开发。
任务下达之后,计算所内部开始商讨由谁来负责开发汉卡。
计算所的任务繁重,自然是不可能拿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汉卡。事实上,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大多都能熟练应用英文,对汉卡的需求度并没有那么高,不过其他研发机构、政府或事业单位就需要非常需要汉卡了。
“你们谁愿意负责开发汉卡?”
会议上,领导开口询问,让大家毛遂自荐。
人群中,赵烨此时有点纠结,他已经把汉卡系统开发好了,但他连购买元器件的钱都没有,更别提下海创业了。
一张汉卡的成本大概在2000元以下,而他每月的工资却只有几十块钱。
这年代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那就是搞ooo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赵烨对此深有体会,平日里连茶叶蛋都吃不起,购买柴米油盐也要精打细算,生活质量简直一言难尽~
或许祖上传下来的一座两进四合院,才堪堪聊以慰藉他那极其苦难的日子吧。
虽然家贫,没钱没车,但至少在首都还是有房一族。
赵烨思考再三,最终还是没有应声。
他现在算是体制中人,就算汉卡开发成功了,其成果也不属于他。
赵烨想要创办一家他能够自己主导的科技公司,一家走“技工贸”路线的科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