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你不记得我了?(第2/3 页)
“瞧外侄女说的,我们窦家在这村里谁敢说一声不好?要说助人为乐,就数我们家第一。”
“那是!你们砍了桑树毁桑园,骗了我们近十年。”
谷云措毫不给面直接回怼,她夸人的时候也许是虚情假意,但骂人的时候绝对真诚。
“那不是你们自己没回来嘛,我们就是想告诉你们也没机会。”
黄敬话一出口,就被嫂子瞪了一眼。
这个傻叉玩意儿。
公公连续十年给谷家送桑葚,这叫没机会?
“你们走吧。那桑树我另有作用。”
谷云措没心思和这两女人斗嘴,直接赶人。
嘁!
袁琴自知讨不到好,拉着弟媳就走。
谷云措看着她们的背影,想了想,喊道:“你们要敢去那鱼塘扑腾,我就把你们推下去喂鱼。”
袁琴脚下一顿,然后换了个方向。
哼,打理桑树是假,看中了鱼塘才是真。
那里也属于外公的土地,鱼塘还是当年外公亲自带人挖的。
两个舅妈刚走,邱武就回来了,皱着个眉头。
“小姐,情况不乐观。”
邱武调查了村中的种桑率,很低!
养蚕,国之大计。
为了鼓励百姓们养蚕,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举措。
大明朝廷规定:凡适宜种植桑树的地方,民田五亩到十亩者,植桑麻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不种者交绢一匹,屯田士兵每人种桑枣百株。
可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养蚕结丝既不能吃也不能喝,虽然可以卖钱,但是把良田都拿去种桑树养蚕了,米粒又从何而来?
毕竟卖蚕茧的那点钱换不回一年的温饱。
所以,农户们基本都严格按照朝廷的规定亩数种植桑树,不会多下一棵桑苗。
桑树少了,桑叶就少了。
桑叶少了,养蚕就少了。
“小姐,要不我再去其他地方看看?听说涪州、万县也有不少人养蚕,实在不行,我就去成都,总会凑到足够的蚕茧。”
“算了。等这一圈下来,夏蚕也出来了。这刘家布坊八月份会送一批蜀锦到广东,这笔生意我们一定要拿下。”
“八月?那我们来不及了呀。孔氏的三条线路马上要动了,等他们回来至少是九月份了。”
“我知道。所以我打算新购10匹骡马。”
“1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