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忒修斯之船(第4/6 页)
这种方法确实有效,小伙儿再也没有受到过艾滋病的困扰。
在德国小伙儿从倒霉蛋变成幸运儿的第11年,南州湾大学物理系副教授贺建招募了一个试验。试验包含8对志愿者,其中父亲hIV阳性,母亲hIV阴性。贺建用cRISpR技术敲除了31个受精卵,并在30个成功成长的胚胎中,挑选出2个回输供体,最终诞生下两个对艾滋病免疫的超级婴儿,取名露露和娜娜。
贺建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上公开了自己的这一成果,引起了轩然大波。
“疯子!”
这是卢赫对这位校友老师的评价,他的理由十分充分:
首先,实验的出发点有问题,基因编辑胚胎并不是婴儿免疫艾滋病的唯一方法。当母亲为阴性时,完全可以通过筛选和洗涤,获得不带病毒的精子细胞,通过体外受精来避免婴儿患病。
其次,脱靶问题。即便贺建声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来评估了脱靶热库里的所有点位,但内行人都清楚,所谓的脱靶评估,就是一软件。当基因编辑载体被导入细胞后,具体成为辛勤耕作的老黄牛还是脱缰的野马,全凭它自己的觉悟。
再次,伦理问题。早在19年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已认定基因编辑婴儿无法通过伦理审查。其中一些国家甚至还设定了非法植入基因编辑罪、克隆胚胎罪等罪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被编辑婴儿的社会问题。一定会有人发问,这种人造的同类究竟是什么东西?他们还是人吗?露露和娜娜已饱受世界瞩目,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面对怎样异样的目光?他们的诞生违背了自然法则,能否平安长大?
最后的最后,一定会有人顺着这事展开遐想:如果我们能够改造ccR5基因,那么为什么不能也去改造别的呢?去给胚胎敲入一个crt突变,使其免疫疟疾?或者敲入一个ctxAb,使其免疫霍乱?又或者根据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定向改造出长相符合自己审美、身体健康智力优异的孩子?
这太荒诞了。
科学有着难以抗拒的魅惑力,是因为它能引领人类无所畏惧地探索一切的可能性,从而让我们过上越来越美好的生活。但科学本身只是实现人类生存目的的一种工具而已,至于生存的目的是什么,这其实并不属于科学范畴。
一旦人类扮演上了造物主的角色,以主观目的修改和创造所谓的超级人类,那么最终结果必然会是自然而然地分化为两个族群:决定基因如何修改的决策者,以及被修改的模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