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提前准备与先发制人(第3/6 页)
考虑到接下来可能会遭受来自秦国的打击,为了提防这一个假设的发生,详细的查看了一下,南郡与巴郡的交界处,南郡与汉中郡的交界处,南郡与南阳郡的交界处,这几个地方都有新的工程启动。
那些交界处的要道需要建立防线,也就是能够屯兵的兵堡,几条水系边也加设了防御链和烽火台。
相应的,除了建设防御工事之外,吕哲已经在思考反制措施,除了派遣探子进入巴郡、汉中郡绘制地形图,还在观察从南郡进军这两个郡的路线。
南郡的北方还有南阳郡这个人口众多的郡县,不过这里的粮食出产并不丰富,矿产之类的倒是不太清楚,只是一直以来的驻军数量也不是很多。吕哲虽然有关注不过相对倾注的心力较少,毕竟南阳是靠近中原的一部分,攻取了只会提前加入中原的乱战。
巴郡和汉中是个多山的地形,两个郡之内的耕作体系也趋于成熟。一旦察觉秦国要对自己不利吕哲将会第一时间出兵这两个郡,而后进军蜀地。不过,他万分期盼千万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南郡位处长江中游,哦……现在这条江还不叫长江,事实上它还没有经过秦国的开凿,也还没经过隋朝时期杨广的改建,这条水系现在还不成熟,满布暗礁和深浅不一的情况之下至少是无法安然地利用起来进行水运。
南郡的地理位置在某些时候其实很不错,不过用军事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四战之地”,或者应该说“七战之地”比较妥当?
与之多个郡县相连的南郡。它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个潜伏发展的好地方,所幸的是它位处多山多水地带,利用天然环境来建立堡垒倒是能构建出严密的防御体系。可是呢,任何的防御体系都有一个首要的前提,那就是有足够的兵力。
现下吕哲麾下算上郡县兵总共有部队十四万。只是防御姿态的话并不缺乏兵力,不过任何的战事只是防御只会灭亡。
吕哲自己推演过,只是衡山郡、长沙郡、庐江郡三面来攻,利用堡垒体系的话,只要七万左右的部队就能够防御住三面,最差也能拖延至少半年。在半年之内,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防御两方攻其一方,很快就会把合围之势破解掉。
与之南郡相连的可不止有长沙郡、衡山郡、庐江郡而已,黔中郡、巴郡、汉中郡、南阳郡都与南郡交界。
如果是七个方向同时都有敌军来犯,那时候只能利用地形选择逐步抵抗逐步后退,转移南郡的人口到防御体系完整且有天险的夷陵和江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