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改变科举,人尽其才!给李二画大饼!(第1/3 页)
要改变工匠的地位。
秦羽想的是,可以从科举入手。
科举在隋朝开创以后。
采取分科取士的方式。
士子考取功名,可以通过投碟子自荐的方式,并不需要由官员举荐。
客观的给平民阶层一个上升的渠道。
这也是科举制度跟察举制度的最大的区别。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面,改进了过去举荐制度的弊端。
打破了士大夫阶层靠家族和血缘世袭罔替。
不过到了明清以后。
儒家发展到了死胡同。
科举制度流于形式,八股取士,让天下读书人的思想更加禁锢,每日就沉浸在儒家那几本古书中。
对于实际的利于社会发展的学问,完全不热衷,导致社会的思想越发禁锢。
此时属于唐朝,科举制度,才刚刚开始。
正是开始发挥他的平衡社会阶层,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唐朝,科举的科目有,进士,秀才,明经……等十多个科目。
不过这些科目还是在武则天时期才开始设立的。
秦羽想的是,在这项制度还没有彻底成为定式之前。
先对这个制度进行改革。
想着秦羽便问:“陛下,你对科举怎么看?”
李世民正色的说道:“科举,可以改变世家大族对士人阶层的垄断,可以让穷家子弟,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可能。”
“没错,陛下,科举是有这个作用,但是科举也有很大的弊病,陛下可知道吗?”
李世民摇摇头:“不知!”
“过去,科举还没有涂名的制度,考生的名字,考官是可以看见的,然后考官门就会更加偏向于豪门大族的子弟,陛下觉得,一个门阀子弟,一个不知名的穷小子,考官会如何选择?”
“那肯定选门阀子弟。”
“是的陛下,所以为了遏制这个,我们可以采取涂名制度。”秦羽道。
“虽然有道理,可是这又对提升匠人的地位,有什么帮助吗?”
秦羽:“陛下,什么人就做什么事,你说让孔师那样的大儒,去制造兵器,他会吗?”
“那该怎样?”
“臣觉得,科举应该设立各种科目,开设工科,考中工科的,可以去工部就值。算术好的就去算科,明法的,可以任职刑部……如此这样,多设科目,便可把各司人才,尽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