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第2/9 页)
了四种菇类。
这可能是唯一两家餐厅消耗不完的蔬菜种类。
挂在大棚上的温度计显示此刻问题有零上九度,大棚内在十七度左右。
工人们把棚子两边的塑料膜掀开了两条缝,确保棚内的温度不会超过二十度。
负责主管菌菇棚子大姐三十来岁,因为三胎生了个六指儿子,月子还没做完就被婆家赶走了。
后来她边要饭边带着三个娃
来到了城里。
正巧经过曹觉伯娘家附近,邻居们看他们可怜,所以把一间杂物棚子给了他们母子四人住。
宋大姐是个勤快人,而且因为爷爷是旧社会的教书先生,能写能读还能算术。
在农场一众连名字都写不出来的员工中,自然就被选上了菌菇区负责管理登记的队长。
“老板。”
秦溪刚走进大棚,一道瘦小的身影赶忙从众多菌包山中走了出来。
有技术指导下,刚种下一个半月的菌包上已经有少量小勺大的平菇冒了出来。
宋大姐现在可算是半个种菌的能手,说起情况来头头是道,
“按照平菇的成长速度再有八到十天就能进行第一波采收,香菇和那种白色的蘑菇可能要晚些……”
秦溪点着头。
在大棚里走了一圈,四个菌菇大棚都被照看得很好,比预想速度要快了半个月出菇。
“宋大姐,你跟菌菇小组的人说下,等第一批菌菇卖出去,整个小组都有奖金。”
做得好就得奖励,这才能让每个区域的负责人都有动力做得更好。
“奖金!”
这两个字就跟天上掉钱一样立刻引来了好几道热烈视线。
普通员工每个月是两百五十块工资,在寿北已经算很高的水平,现在又要发奖金,谁听了能不期待。
宋大姐心里更是跟泡了甜水似的晕晕呼呼。
当上队长时就秦溪就说过,要是发奖金的话队长是对象的一倍。
奖得越多,队长就越多。
傻站在原地好半晌,秦溪骑车都走远了,都还没回过神来。
“队长愣着干啥,咱们快来再复习下专家给的学习手册。”
有队员看不过去,去下手套赶忙过来推了把宋大姐。
菌菇小队四个人,宋大姐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其他人大都是五十以上从厂子下岗的老职工。
他们这个年纪除了能去掏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