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斯的风险系数(第4/8 页)
够拎清自己几斤几两,也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这就像是一场赌博式的冒险游戏,押中了宝,就能一飞冲天;押不中,就有可能会跌入尘埃,甚至万劫不复。
李斯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擦亮眼睛,给自己卖一个好价钱,更主要的是找一个可以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的君王。楚王胸无大志,不值得他为之驻足停留,韩、魏、赵、燕、齐这几家的君王都难称贤明之主,全是待宰的苦主,他想来想去也只有秦国的政治舞台可以让自己大展鸿图。
此时的李斯身在楚国,而他的老师荀况也希望他能留下来帮助楚国复兴。可是李斯却认为,楚国虽然强大,但几代君王都不思进取,难成大业。而其他国家又都太弱,灭亡是早晚的事。在这几个国家中,只有秦国有做大的可能,实力也是最强的,最关键的是,秦国几代君王都是野心勃勃的霸主。
李斯经过一番权衡,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投奔秦国。当他向老师荀况辞行的时候,荀况对弟子做出的这样一个选择感到非常失望。说他舍本求末,远仁义而近虎狼。
李斯听了老师的话并没有做任何反驳,只是笑着摇头。荀子虽然是自己老师,但他还是不懂自己的心。为了打消老师心头的顾虑,临行之前,李斯向荀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李斯说:“您曾经教导愚笨的我:人生几十年光阴太匆匆,必须好好要把握每一个机遇。现在七国争雄,正是游说者建功立业之秋。秦王想吞并天下,称帝而治,这正是布衣封侯,游说者拜相的大好时机。读书人要是不能学以致用,博取荣华富贵,与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所以最耻辱的事情莫过于卑贱,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穷困。长期处于卑贱的位置和困苦的境地,愤世嫉俗,淡薄名利,这绝对不是读书人的本心,而是无能的表现。我这就打算去秦国游说秦王。”
李斯在这里向荀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向。他说,自己来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成就两件大事。一是追求高贵的地位、物质的享受,不然人活一世与禽兽何异,与一条咸鱼何异?二是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帮助秦国统一天下。
虽然很多年后,李斯贵为秦国宰相,成为秦始皇的肱股之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荀况在这时候就已经预感到这个不太听话,又有些急功近利的学生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遭遇不测之祸。
李斯自认为已经得到了荀子的思想真髓,急于需要一方大展身手的舞台。作为荀子的弟子,李斯应该也算是师承孔孟。孔孟当年是为了推行自己的学说而寻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