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宦官的突围路径(第1/19 页)
明朝开国,朱元璋这个草根皇帝在坐稳龙廷后,恨不得能够将天下的权力收归他一人所有。这种权力上的大包大揽,让自己成为大明王朝的国家一级劳模,皇帝也就自然炼成了一台日夜运转的工作机器。
朱元璋本身就是苦孩子出身,这种拼命三郎式的工作作风对他来说也是幸福的事。真正遇到挑战的是他的那些皇二代、皇三代,这帮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儿孙,他们没有几个人愿意跟在朱元璋后面当个劳模皇帝。如果为了找罪受,他们又何苦来当这个皇帝。
从朱元璋废丞相制以后,内阁作为替代物就将丞相的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这种分配,虽然使得内阁权势与曾经的相权相去甚远,但它终究还是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治集团,它与君主集权的另一产物宦官集团相对应而存在。双方的争权夺利也被皇帝充分利用,从而使得皇权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
朱元璋的加重砝码
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之外并没有真正染指权力。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九死一生,才为朱家子孙们争来了这大明天下。当国家建立以后,那些曾经的战友(功臣)业已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权力禁脔又岂容那些宦官们染指?朱元璋亲眼目睹过元末宦官的危害,从手握皇权的第一天起,他就下决心从根本上铲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性。
在古代官家权力集团的博弈中,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拔河论。拔河的双方,一头拴着皇帝,另一头则拴着官僚集团,本来不干宦官们的事,宦官充其量在权力系统中也就扮演着“打酱油”的角色。要知道那些权力系统中的天王巨星很多人都是跑龙套出身,任何时候都不要看不起那些“打酱油”的小角色,尤其是在官场上。
朱元璋这个开国之君将权力看护得很紧,他废除丞相制,是因为在他的权力系统中并不需要丞相来平衡权力,他以为凭借自己的一人之力就可以把另一端的官员拉拽得脚步踉跄。朱元璋的贫农身份,应该属于草根中的草根。不要说是宦官,就是那些长年在权力底层捞油水刮地皮的胥吏对于当年的朱元璋来说也是手握伤害权的大人物。所以在他刚当上皇帝的前几年,对那些在权力场中“打酱油”的宦官更是严加防范。这时候明朝宦官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务于宫廷生活,其活动范围很难越出森严的宫墙之外。
洪武十年(1377),有一名老太监,其实完全是出于一番好意,他指出国家即将下发的公文中存在着明显的漏洞。朱元璋明明知道这个太监并没有满嘴跑火车,但仍然当即下旨将其逐出皇宫,遣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