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愤青(第4/5 页)
过将来要做什么?”
陈亚东认真思索起来,将来,对于他来说始终很遥远。从小到高中,他都不是一个人在活,他承载着父母的希望,一大家子的希望。他只知道他要考上一个大学,虽然他自己觉得大学之后未必有一条好的出路。但是对父母来说就是一个奢侈品,是一种荣耀。他会为他们去努力。
将来,当然是大学之后,他能做什么?其实也是迷茫。陈亚东看着高明说:“其实,我也没大想过。”
高明嘴角闪过一丝嘲讽,说道:“我们连自己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天马行空地说着要出人头地,到头不过是徒劳无益。”
陈亚东吸口气,赞同地点点头。高明继续问道:“东哥可想过读书是出路?”
陈亚东说:“要是放在二三十年前,还是铁饭碗的时代,读书是穷人家孩子最好的出路。只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大学之后出来也得自己找工作。”
高明说:“我们为什么坐在教室?就是因为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话要是放在二三十年前,还是铁饭碗的时代,这话我无可辩驳。只是现在时代不同了,想当初大学就是最高学府,而现在还有更多证明你学识的证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等。大学已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而出来之后也得自己找工作。现在的大学更像是一种消费,而农村孩子,大多是消费不起的。我们的国家每年投入教育的经费是不少。然而大学的学费依然是高得出奇。在农村,因子女教育花销大而使家庭致贫,返贫的事早已不是新闻。然而多少大学生依然相信大学可以改变命运,仍然在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为什么呢?因为读书人缺少思想,缺少看法。从小我们开放的思维就被扼杀在摇篮中,高考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然而,我们不过如同僵化的机器被时间推着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有那么一点儿自己的思想吗?能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吗?封建儒家思想禁锢人们的思想以维护社会秩序。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人们思想和身体上的压迫。但新时代的我们思想被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我们仍然被套上高考的精神枷锁。大学是所有思想的墓场,从走入学校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一步一步向死亡靠近。花费了青春之后的人们都躺在那里。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会允许有异端的存在,一代一代的教育者都没有自己的主张,我们的老师用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来教导我们,一个卧居尺寸之地,一眼就看见人生尽头的人,能有多大野心,又能教化出多大的野心?我们幼小的心灵在这些庸人的教导下,长期受到一种安世教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